為上海留下巨額遺產,這位世界傳奇剛剛辭世......
華人星光(ID:hrxg2020)原創內容
作者:華人星光
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
他,
蜚聲世界,一代傳奇,
為上海留下一份地標性的巨額遺產;
他,
愛國情深,無私慷慨,
為全中國留下一份獨一無二的熱愛;
他說,
希望把我擁有的永遠留在中國,
可是剛剛,沉痛消息傳來........
他,就是余德耀。
1957年,祖籍廣東梅州的余德耀,
出生于印度尼西亞雅加達,
父母開了好幾家公司,家道殷實。
出生在這樣一個富足的家庭,
他自小接受的教育是:
你永遠是個中國人。
在他九歲那年,
印尼和東南亞其他國家掀起排華浪潮。
數百所中文學校被關閉,
課堂上不得教中文。
余德耀很著急,
我不會中文,怎能叫中國人?
為學中文,
他不斷輾轉各個地區艱難求學,
新加坡不讓學,就去香港,
香港不行,就往內陸。
那個時候,十年運動正如火如荼,
可哪怕在云南的華僑農場求學,
這個本該在國外錦衣玉食的富二代,
他都堅持留下來。
讀書期間,他接觸到中國民歌,
還看了電影《劉三姐》,
這些屬于中華文化的“符號”,
在他心里烙下鮮紅熾熱的印記。
27歲那年,
赴美深造農業經濟學順利畢業的余德耀,
接過父母參股的一家,
經營不善快要倒閉的農業公司,
他從其他股東手中買下全部股權,
自己獨自經營。
不得不說,
他骨子里的商業天賦確實強大,
農業公司越做越大,
十年里先后兩次上市,
盡管亞洲金融風暴和印尼暴動,
造成他欠債達3.8億美元之多,
可憑借頑強毅力和超強能力,
他力挽狂瀾,
將原本瀕臨破產只有25個人的小公司,
做到了擁有2萬員工的,
印尼第三大農業巨頭。
腰纏萬貫,聲望裕隆,
余德耀成為屹立世界華僑隊伍中,
一位能力非凡的傳奇企業家,
而這個時候,
他有了一個更大的“野心”。
深藏于心底多年的家國情懷,
在余德耀事業有成之際愈加熱烈,
作為一名華僑,
一直熱愛中國文化的他,
希望看到中華文化,
在印尼的傳承和體現,
希望通過藝術,
把中國元素帶入印尼社會,
于是他開始了“瘋狂的收藏”。
那幾年里,余德耀到處購買藝術品,
尤其是上世紀80~90年代的作品,
這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,
包括岳敏君、方力鈞、王廣義、
張曉剛等“天王級”藝術家的作品,
在他看來,
這是中國第一代當代藝術最寶貴的創作。
余德耀說:“整個中國當代藝術史,
特別是八九十年代的一段,
我有比較完整的收藏,
這一批東西,
可以說是中國當代藝術史的寶藏。
這個歷史階段現在,
只有兩個人有比較完整的系統性收藏,
第一個是??讼壬?,
第二個就是我?!?div style="height:15px;">
藏品達到一定數量后,
余德耀斥巨資在印尼雅加達,
建成了第一個私人博物館:
余德耀美術館,
數十位中國當代藝術家都來參加開館展,
展覽還請到印尼重量級人物:
前總統梅加瓦蒂女士。
這座充滿中國文化力量的美術館,
成為藝術碰撞的標志性建筑。
2010年,余德耀在收藏界異軍突起:
他以669萬美元,
競得當代藝術家張曉剛1992年創作的,
《創世篇: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二號》。
不惜耗費天價拿下這個作品,
他說:“我是中國人,
我希望這件作品留在中國?!?div style="height:15px;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