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小區解封了嗎?如果沒有,“請控制靈魂對自由的渴望”。它其實不是個新梗。這是兩年前新冠剛爆發時,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謝斌主任醫師說的。配合上海這一波疫情,大家都被封閉在小區。這句話變得常用常新起來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這個名字很多人不熟悉,大家更多叫它“宛平南路600號”。最近它趕潮流入駐了B站,還帶動了一大批在職精神科醫生開通了自己的賬號,“在線接單治療”。年輕人一下子涌了過去,平常難開口的話,都愿意和宛平南路600號說。我身邊就有不少人以“600號院友”自居,愛自嘲“宛平南路600號是我的家”。她們中還有人買周邊T恤穿在身上。看看這大logo,走出去確實是一種身份的象征。這聽上去很神奇,但600號確實是一個能讓人放松的地方。不論是賣周邊還是給病人開畫展,它讓人把心理健康這樣原本嚴肅的話題變得舉重若輕,漸漸從容應對。當我們調侃“家住宛平南平600號”,是自嘲,更是釋懷。
入駐B站
彈幕是“歡迎回家”
宛平南路600號之所以可以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,還是因為它擅長用時髦的辦法,做專業的事。
入駐B站的第一條視頻,是關于科普抑郁癥有關的知識,包括什么是抑郁癥、什么樣的人群容易患上抑郁癥以及如何應對抑郁癥。看完十多分鐘的科普,我最大的感覺是舒服。雖然是很專業很嚴肅的內容,但它就是有辦法讓人信服又不枯燥。副主任醫生喬穎一襲白大褂,黑框眼鏡配上束起來的長卷發,說話平和有條理。講解的時候多舉例,少理論,親切又可靠。最重要的是,她的態度和語氣不會讓你覺得患病是一件多可怕或是羞恥的事。說到底,600號沒有架子。所以彈幕里有人開玩笑說“歡迎回家”、“這是家的呼喚“。評論里,年輕朋友們愿意分享了自己的患病的感受。平常難以對身邊人說出口的話,這里提供了一個宣泄的出口,也得到了更多真心的安慰。宛平南路600號入駐B站,一方面是科普醫學,但更重要的,是拉近了和人的距離。疫情在家
形象也不能太潦草
疫情當下,上海有不少小區都被封閉著,輕則48小時,重則14天。所以整個三月,宛平南路600號的心理熱線鈴聲就沒停過。
名言“請控制靈魂對自由的渴望”的創作者謝斌說,3月第一周平均每天有120個電話打進來,第二周140多個,到了第三周已經有200多個,比起月頭增幅近70%。
他依然很懂說話的藝術,建議大家把心理狀態放在四個點上:有盼頭、有放下、有自律、有念想。其中有自律這一項,又被大家反復轉發。不過不是提醒自己,主要用來嘲笑三天都不洗頭的親友。有自律,是即便每天只能在家、在小區,也不要在形象、作息等方面太過潦草。請捫心自問,居家隔離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睡覺?每天洗臉幾次?多久洗頭洗澡?和正常工作上學時,差別大嗎?謝斌就勸大家,保持神清氣爽、干干凈凈,對自己的精神狀態和家人的精神狀態都有好處。
不過熱情轉發是一回事,估計很多人還是做不到。畢竟謝斌還說了,只要不違法犯罪或違反公序良俗,建議是如何舒適如何來,不要有負疚感。一盒月餅被炒到千元
還給病人辦畫展
1935年就成立的600號,是上海市唯一一座精神病學科三級甲等醫院,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精神衛生機構。
上海最早開設“心理健康咨詢熱線”的地方是這里,中國大陸首個設立心境障礙科(原稱抑郁癥病房)的地方也是這里。
這樣的醫院成為網紅的確難得。
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它在保持專業水準的同時,不斷拉近自己和普通人的距離。
印著“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“logo,口味獨家,還不對外銷售,只有內部人員刷飯卡才能買到。一下子上海市民都激動了起來,開始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,甚至研究出一套購買攻略:帶醫??ㄉ祥T掛號,等醫生寫好病歷開好藥,再問醫務人員借卡,到食堂排隊買月餅。
力求嘗一口“精神力月餅”。
這也導致原本賣78元一套的月餅禮盒,在網上被黃牛炒到1288元。
當時外灘君也是好不容易,才讓朋友忍痛割愛,得了幾個網紅流心月餅。
月餅成了流量密碼,宛平南路600號也成了打卡圣地。
這幾年我們一直關注著宛平南路600號。雖然它每次出圈似乎都和老本行無關,但在很多細枝末節上,都能看到它對病人的關懷。去年就在中秋節前,它還給喜歡藝術的患者辦了一次畫展,60幅畫作全部由15位患者創作而成。這些畫面上的筆觸干凈簡潔,每一幅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,旁邊還配有“藝術家們”自己起的標題。
“600號畫廊”
精神科醫生、策展人陳智民說,由于病情影響,加上長期遠離社會,患者擁有一些比較單純而特別的視角。而繪畫作為一種康復治療方式,讓他們更直觀表達出了心中所想。
這些病人大部分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癥,還有極少數患有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雙向情感障礙,這兩者都屬于重度的精神障礙。
經歷長期的藝術康復治療后,他們病情逐漸穩定,癥狀也減弱了。
“600號畫廊”中的畫作
過去精神疾病、精神衛生中心總被認為是相當嚴肅甚至可怕的事物,讓人敬而遠之。
而宛平南路600號的“網紅路線”卻是在告訴大家:患有心理疾病、精神疾病的人并不是異類,這些疾病沒有那么可怕。健康的人在特殊時期也需要心理疏導,患者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懷。
歸根究底,是600號帶來的包容和平等,讓人可以更加輕松地看待自己身上的問題,并積極地去解決。所以我們樂于追捧它。
當生活壓力變大,人人確實都需要這樣一個放松的出口。宛平南路600號離我們越來越近,意味著對疾病的恐懼離我們越來越遠。 外灘thebund《這盒被炒到1000+的今年最火月餅,來自上海的精神病院》
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,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、誘導購買等信息,謹防詐騙。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,請點擊
一鍵舉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