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陽到達黃經15度
一候桐始華;二候田鼠化為鵪;三候虹始見
不冷。不熱。小風吹著,小花開著,小茶煮上。
這是400年前的蘇州,有人默默畫下的清明。
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(石渠本)局部
清明在古人,不獨是祭奠哀悼,亦是踏青、祓禊、游樂、歡會終日的時節——好比這畫里的日子。
蘇州話講“彈眼落睛”,這畫里的日子,看一眼,再看一眼,彈眼落睛之后,就讓人一心想跑進去。
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(石渠本)局部
據說這是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),明四家之一的仇英畫的。
仇英這年大概四十多歲了,定居蘇州大概也已有數十年,他在這卷十米長的畫卷上,用了三四年時間,畫了7 座橋,42 條船,74 個店鋪,2000多個人,也許是為了致敬比他早幾百年的、畫過汴京城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,這卷比張擇端的圖還要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的畫卷,也題作《清明上河圖》。
比起張擇端,我更愛仇英。
確切地說,是愛這2000個綠豆大小的人,他們各有鮮明的衣衫和不同的眉目,簡直像是2000個性格各異的演員,如果可以把他們從圖里撈出來再重新組合,那大概可以編一個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的故事吧,光是看著他們不言不語,你就能覺得,他們各有各的人生,或者喵生……
這是新鮮火辣的蘇州城的日常。被仇英定格在了清明時節。
何以定是清明呢?
仇英自會告訴你。
明收藏家項元汴的孫子項欽謨曾說仇英“在趙孟頫之后實為當世第一”。仇英是全才,畫史上少有的人物、花鳥、禽獸、山水、樓閣、車馬、青綠、界畫全會的十項全能,他以小漆工的寒微出身擠進“明四家”,全憑著他這逆天的手筆、敏銳的眼力。
他在畫面的開頭就告訴你了,這是清明前后。
他畫了一群牛兒羊兒在野外,逍遙吃草。
開春后,清明前,江南農事尚未進入大忙,牛兒羊兒自己吃草,農家呼為牛搶青。牧放牛羊的孩子,也多是自己尋樂,打打架,斗斗草,放放風箏。
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(石渠本)局部
蘇州話里,稱放風箏為放鷂子。
清明后,一般不準再放鷂子——這當然是因農事忙了,小孩子也得幫忙,另外也是麥苗漸漸長起來了,開始分糵、長莖,不能再任人奔跑踐踏。
小孩子雖仍在斗草放風箏,此時的大人已開始忙于農事。不過尚未進入大忙,農民還不舍得役牛,所以有耕田的農民,有擔飯的農婦,有踏人力車水的,那些吳牛,卻還閑臥在水邊草地上。
這也是春茶采制、觀音山上香、蘇州人游春的高峰。
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(石渠本)局部
愛玩的蘇州人,游春自然各有各的去處。有人愛訪幽,有人坐畫舫,有人赴文昌會,有人在自家大宅子里歌舞尋歡。
人數最多的當屬春臺戲。
這時的春臺戲規模最大,演出臺數最多。戲臺邊的擠擠挨挨、摩肩接踵,正是“寶矩千家風不寒,香塵十里雨還干。落燈便演春臺戲,又引閑人野外看”。
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(石渠本)局部
看餓了,戲臺邊還有駱駝擔子。擔子前面放著行灶和鍋子,后面放著其它廚具,隨時能燒出一鍋熱的點心湯水小吃來。
(浮生六記里曾記載,蕓娘找了一個人挑著餛飩擔子跟著他們出游,大概就是駱駝擔子吧。)
這是舊時蘇州獨有的小吃挑擔,可以挑著游走四方——一個移動的廚房,當然不會僅僅在清明時出現,只是清明時,更缺不得它也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里說:
萬物到了這個節氣,都以新鮮潔凈的面目出現了,所以喚為清明。
清明,三月節。按《國語》曰,時有八風,歷獨指清明風,為叁月節。此風屬巽故也。萬物齊乎巽,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。
任淡如攝
前面五天是初候,白桐花要盛開了。白桐不同于青桐、油桐,它是只開花不結子的。白桐也就是《爾雅》里提到的榮桐木。
初候,桐始華。桐,木名,有叁種,華而不實者曰白桐,《爾雅》所謂榮桐木是也。皮青而結實者曰梧桐,一曰青桐,《淮南子》曰梧桐斷角是也,生于山岡。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?!睹姟匪^梧桐不生山岡者是也。今始華者乃白桐耳。
中間五天是二候,陽氣越來越盛,喜陽的動物象鴽鶉都出來活動了,喜陰的動物象田鼠抵受不住而躲回洞穴。
二候,田鼠化為鴽。按《爾雅》注曰,鼫鼠,形大如鼠,頭似兔,尾有毛,青黃色,好在田中食粟豆,謂之田鼠?!侗静荨贰端貑枴吩?,鴽鶉也,似鴿而小。
后面五天是三候,因為時節多雨,天地又清明,彩虹會經常出現。彩虹就是虹蜺,詩里也寫作螮蝀。
三候,虹始見。虹,虹蜺也,詩所謂螮蝀,俗讀去聲也?!蹲⑹琛吩?,是陰陽交會之氣,故先儒以為云薄漏日,日照雨滴則虹生焉。
于今日看來,祭掃也好,游春也好,都不妨將清明看作是“新鮮又潔凈的開始”,人總歸要象仇英圖里那樣,活潑潑地活著,方是最好。
若要紀念,那便象畫里的逍遙小童一樣,歡歡喜喜地折一枝柳枝吧。
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(石渠本)局部
▼
作者:任淡如
本文為菊齋原創文章。歡迎個人擴散、轉發,公號轉載請聯系我們開白授權。
參考資料:
柯繼承《大明蘇州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