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四川,
沒有什么比曬太陽更巴適
前陣子,我被一個熱搜迷惑到,
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地上,有一場大型人類躺趴奇觀,
人們前擁后擠,圍得水泄不通。
從熱搜點進去,才知道:其實,這群人正在曬太陽。
這還是一幫四川人。

在四川, 沒有什么比曬太陽更巴適 前陣子,我被一個熱搜迷惑到,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地上,有一場大型人類躺趴奇觀, 人們前擁后擠,圍得水泄不通。 從熱搜點進去,才知道:其實,這群人正在曬太陽。 這還是一幫四川人。
出太陽,多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,
但是,對于常年陰雨不斷的四川人民,太陽就是命根子。
四川人對太陽有著夸父追日般的熱情,
只要頭頂上有太陽,他們就能把“太陽”喊上熱搜。
為了曬太陽,他們愿意放下手頭的任何事,
這就是愛曬太陽的四川人。
每年冬天只要一出太陽,四川準上熱搜。
只要頭頂上出了太陽,四川人的DNA就動了,
全城的人,只奔著太陽出發。
他們可以為了頭頂的太陽,放下手頭的事。
大學老師停課,即刻放假,甚至和學生一起曬太陽;
甚至,很多出租車司機立馬下班,拉再多的活也比不上曬太陽;
逮著太陽公公出來,一定得恣意地曬太陽。
曬太陽,重要的是擺出曬的姿勢。
圖 | ? 張二冬
哪怕人在上班,只要公司樓下找一角陽光,一邊開會也能曬太陽;
有自帶馬扎曬太陽的人,有人席地而坐;
有人在太陽底下,站成了哲學家,若有所思的樣子;
有人躺著曬還不夠,還要打幾個滾,和草地來一次親密的交流;
如果沒有太陽,那就去創造條件曬太陽。
哪怕堵在高速路上,四川人也要驅車去向陽之地,比如去攀枝花、西昌。
追趕太陽的四川人,有夸父追日那味了。
圖 | 源于成都第四城
甚至,沒有太陽的時候,當地的媒體也會提前告知。
四川新聞網給人們提前安排盼頭:400小時之后擁抱太陽。
因為從遠古時期開始,四川人就以太陽為尊。
2001年,四川金沙遺址出土了文物“太陽神鳥”,表現出他們對太陽的渴求。
網傳成都人只有三件事,會發朋友圈:地震、下雪、曬太陽.
因為天大的事,都沒有曬太陽重要。
曬太陽,刻在四川人骨子里。
四川人對陽光這么渴望,是有原因的。
人在四川要發霉,這可不是玩笑話。
先看看成都人民,十年來僅200個晴天。
第一次去川上學的朋友表示,剛來那會,一個月就見過兩次太陽。(孩子表示:害怕)
常年陰雨不斷,讓四川籠罩上一層仙氣十足的濾鏡。
究竟,是什么讓它被陰雨天光顧呢?
先看看地勢,周邊全是2000米-3000米的山脈和高原,
四川,處在這個陰影之中——四川盆地。
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1月,四川便起霧,一片茫茫。
這還沒完,四川水網密布,光是湖泊就有1000多個,
封閉的盆地地形,加上豐富的水汽和風力,
這些都讓多云多霧陰雨,成為四川的常駐嘉賓。
常年不見太陽,這就是暗(YIN)無天日的四川人民的日常。
陽光,成了四川人骨子里最渴求的東西。
也難怪會有“蜀犬吠日”的成語出現,
原意為:四川多雨,就連狗見到太陽,也要驚訝地吠叫。
當四川處于陰雨天氣的魔法攻擊下,攀枝花卻成了例外。
圖 | 攀枝花
它,四川中最被陽光眷顧的城市。
一年200多天都是太陽,全年日照達到2300—2700小時。
“英雄攀枝花,陽光康養地”,是這里的座右銘。
一到冬天,四川老人們就到攀枝花曬太陽,療愈身心。
甚至快到春節,成都去往攀枝花的列車,都要加上好幾個班次。
所以,這里才能產生名曲《太陽出來喜洋洋》,
悠悠地喊一句:太陽出來羅兒,喜洋洋歐啷羅。
四川人曬的不是太陽,而是一種慢生活的態度。
出太陽,可以成為任何事情的理由,
“太陽出來打伙曬”,是四川人的口頭禪。
一出太陽,全城人傾巢而出。
公園里的一桌桌麻將桌,傳出又是歡笑又是爭吵的聲音,
人們趁著太陽好,驅車奔向農家樂,
只有四川人,曬太陽曬得如此理直氣壯。
甚至,曬太陽也成了四川人迎春的一種方式。
曬著暖和的太陽,感受春天到來前的號角。
只要有花和太陽,四川人能整出一個個花節。:
龍泉桃花節、梨花節、新津杜鵑花節、蒲江櫻桃花……
常年居住在四川,人是常年灰蒙蒙,心情霉戳戳。
所以,曬太陽就跟過年一樣隆重。
光是曬太陽,這怎么夠呢?
在四川,曬太陽也叫做“享太陽”。
曬太陽一定要喝茶,一口熱茶下肚,
在冬日的暖陽里,搭配一碗羊肉湯,最為合適。
這片土地的生靈,亦如此安逸生活。
網傳一個視頻,有只小鳥,在陽光下懶洋洋攤開身體,隨即躺倒,
路人還以為小鳥死了,結果它只是曬得太舒服。
四川人的慢生活,不止于曬太陽。
“喝茶龍門陣,來把太陽曬?!?/span>
曬太陽,四川人獨有的一種生活態度。
不光是曬太陽,他們是怎樣都能活出一種安逸感。
“巴適的板”,是四川的一句老方言,意思為“很舒服”。
這四個字,用來形容這片土地的人們也很恰當。
一旦對比起其他城市,四川成了一個獨苗苗,
如社畜氣質濃厚的深圳,在地鐵上走慢兩步都要被催促;
再如精致到極點的上海,小區解封后第一件事就是喝咖啡;
然而,四川獨有自己的慢生活。
無論是誰,都能在四川找到自己的節奏。
在茶館里,老大爺泡上一壺茶,拿一張報紙,一個下午就過去;
圖 | 源于長松寺
再晃晃到公園,就會看到中年大媽們在搓麻將,
在這里,年輕人不用再卷,只管干自己喜歡的事,下班去吃一頓火鍋,
沒有什么事,是吃一頓火鍋解決不了。
少不入川,老不出蜀,這句老話是有一定的道理。
生活有高有低,舒服才是最緊要。
在疫情下,已經偷走了我們好幾年的日常,再到最近的MU5735空難的發生,
生活也有太多難以預料的事,
不如像四川人一樣抓緊時間過日子,享受當下。
參考文獻:
1、騰訊網:一年只有20個晴天,這里是中國最缺太陽的省份
2、綠城西南:向光而生丨成都人為什么這么愛曬太陽?
3、四川在線:成都曬太陽成為全城消費 人均成本60至80元